立即下载
【决战脱贫“群英赞”】青山为证 不胜不归
2020-06-12 10:25:02 字号:

杨建(右)走访贫困户

  沅陵新闻网讯(记者 瞿云 通讯员 周亚萍)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沅陵县马底驿乡洞头村,只见漫山遍野的白色梯形架,一颗颗毛茸茸的猕猴桃正在蓬勃生长;一条条通村畅乡的水泥路犹如白色缎带蜿蜒在群山间,唤醒了隐藏山间的沉睡村落。

  其实,之前这里曾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集边区、山区于一身,全村1620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21人,贫困发生率达27%,2014年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

  洞头村巨大变化的身后,是怀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扶贫队长杨建及队员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全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近千个日日夜夜,杨建及队员们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没有周末和节假日;长期超负荷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竖起了怀化烟草扶贫工作的旗帜。

  绘就新蓝图

  面对洞头村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村民满怀希望的目光,一到洞头,杨建就感到肩上的重担无比沉重。来不及整理房间,他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调查村民现状,查找致贫原因,收集迫切需要,理清扶贫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熟悉政策,杨建把各项政策缩印成小纸片夹在手机壳里,随时学习;不熟悉工作模式,他积极查阅各类文件,请教驻村前辈,为自己量身打造工作计划表;不熟悉位置,他坚持每天逐户拜访一个组的贫困户,并于当晚绘制“贫困户分部散点图”;不熟悉百姓,他利用走访日志逐一记载、汇总、分类群众意见。

  从怀化市区到马底驿乡洞头村,开车需要3个小时。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杨建每个月驻村时间都在20天以上。杨建的爱人和女儿在长沙,儿子在岳阳,父母在怀化,而他则在沅陵。村民们常常开玩笑说杨队长是四地书记。面对大家的玩笑,杨建总是微微一笑,他说只要脱贫攻坚能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他就是当个十地书记都没有问题。

  在工作重点上,每次接到阶段性任务,他并不是盲目执行,而是每次都会仔细分析本次任务的最终目的,如果遇到不合理的情况,他便会第一时间积极与乡村干部进行沟通,力求把扶贫工作做到点上。在他来驻村扶贫以前,该村村支两委存在着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办事拖沓等问题。杨建身上的那股“拧”劲来了,他偏不信管不好,“我就是来做事的,哪怕这是块铁板,那我就是根钉子也要给它砸出个窟窿来!”作为第一书记,他自觉抓党建、树规矩,同所有党员“约法三章”,要求大家做到“三个必须”:一是但凡开会,所有参会人员必须严格守时,不得迟到;二是因故不能按时参会者,在履行请假手续的同时,必须事后学习会议精神;三是村支两委每周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并制定本周工作计划。在他的身体力行带领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正风肃纪,村支两委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杨建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原来穷苦的村落,发生了美丽的嬗变:

  曾经,村委会没有固定场所,租用着一间民房维系办公。如今投资60万余元新建的洞头村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启用,这里集说事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商务流通、卫生医疗于一体,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和学习娱乐。

  曾经,村里23户群众长期居住在过风漏雨的危房里。如今,由政府扶持建设的危房改造已经完工,过去的危房户正在新居里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曾经,村湾道路黑灯瞎火,群众夜里不敢出门。如今,40多盏太阳能路灯把村子照得如同街市。

  曾经,家家户户用水要到山沟里肩挑背扛。如今,自家门口一拧龙头就有哗哗流水。

  曾经,村民们出门自家门口都是走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崭新的水泥入户便道让老百姓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扶贫的好政策…………

  变化,几乎发生在洞头村的每一寸土地;变化,在杨建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的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

杨建了解始水湾搬迁户家中情况

  办好暖心事

  在走访的过程中,杨建经常是四个轮子换成两个轮子,然后再步行入户。夏天的时候他顶着炎炎烈日入户走访,他常对别人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福的”,这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他在党旗下的誓言。两年多时间来,他走遍了洞头村的山山水水,了解百姓疾苦,宣传产业政策,争取扶贫项目,整理迎检资料,他事必恭亲,尽职尽责。

  地处偏远、海拔较高,山路崎岖、资源匮乏,是杨建对始水湾组的第一印象。这个11户中有9户是贫困户的村组,位于洞头村最北边,贫困发生率高达82%,外界联系全靠一条泥巴路。并且,始水湾村民住房均在山腰一线,为石土木结构,没有抗震加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异地搬迁,刻不容缓!”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决定实施异地搬迁扶贫工程,将始水湾组安置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的岩底组村公路旁。但易地搬迁工作开始之初,有意愿搬迁的始水湾村民村民寥寥无几,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陷入僵局。

  2018年7月,村支两委组织人员前往始水湾动员搬迁,但群众顾虑太多,担心到了新的地方无事可做,家畜无法饲养,没有经济来源,不愿意离开老房子。杨建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带领驻村工作队,宣传搬迁致富的利好。所到之处,杨建都会向搬迁户反复讲述政策方针,鼓励他们搬迁后要消除“等、靠、要”的思想,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早日致富奔小康。在老干部韩开干家中,杨建紧紧握着老人的双手,动情处的说:“你只管放心搬迁,有任何困难,你找我!”

  经过不懈努力,韩开干老人被他的这股执着劲感动了,第一个带头在同意异地搬迁意向书上签字。老人的表现,激发了其余搬迁户们的积极性,纷纷在意向书上签了字,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工作顺利完成。

  2019年,11户始水湾村民正式搬入岩底安置点的新家,真正实现“挪穷窝、住新房、摘贫帽”。搬迁群众对杨建当初无私劝导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洞头群众对杨建的工作非常满意,熟悉他的村干部这样评价:为帮助我们村顺利脱贫,烟草局局长说派来了他的得力助手,现在看来,这句话是真的。而杨建则说,自己要当烟草人的一颗螺丝钉,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大用途,在他身上,时刻散发出的,便是烟草人的那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气质。

晨曦下的洞头村村部

  铺就富民路

  精准脱贫,难的是思想脱贫;乡村振兴,难的是文化振兴。在杨建和后盾单位怀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全体帮扶党员的不懈努力下,在洞头村,一种经由世俗旧习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正被一种朝气蓬勃的新文化日益替代,人们潜意识深处的“等、靠、要”正在改变着。

  如今的村委会所在地,过去是一所废弃的学校旧址,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一方面村民们又抱怨村里面连个健身休闲的地方都没有。杨建看到了这种情况,通过多方协调努力,在结对帮扶单位怀化市烟草专卖局的资助下,耗资60余万元,终于在旧址上修起了一栋崭新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在这里修建了崭新的篮球场以及添置了健身器材。这里既是文化广场也是体育中心,成为了洞头村的网红“新地标”。一到傍晚,就有大爷大妈来这里“打卡”,随之带来的,是群众生活方式的大变样。考虑到村里面精神文化的缺失,杨建还组织村民成立了广场舞队、篮球队,不时举行广场舞比赛、篮球赛。同时,杨建还积极邀请县里面的阳戏剧团到村部演出,连演6场,场场爆满,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杨建还组织该村开展清洁卫生、五好家庭、致富能人等活动,带动群众移风易俗,如今打牌赌博的情形少了,村里乡邻关系也和谐了,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正在洞头村逐渐形成。

  在杨建和后盾单位的精准帮扶下,村集体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目前,全村已经发展了产业项目3个,其中特色种养基地建设项目2个、特色养殖项目1个。其中湖田垭产业基地扶贫资金累计投入为80万元左右,面积102亩,现有猕猴桃、黄桃5000余株。冬桃产业基地面积80亩,总投资金额为53万元,预计2021年可实现挂果产出。蜜蜂养殖项目扶贫资金累计投入为20万元, 2019年部分中华蜂养殖大户仅蜂蜜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万元。数据分析不会说谎:2018年底洞头村成功实现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比2014年翻了一倍还多…………

  杨建常说,我是一颗小小的钉子,已经深深的扎在洞头的这片土地上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年轻党员,杨建完成了党和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为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扎根大山,为洞头村的发展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在他的帮助下,洞头人民的生产生活道路越走越宽。今天的洞头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向小康路上大踏步迈进。

编辑:redcloud

作者:瞿云 周亚萍

来源:沅陵新闻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