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扶贫故事】扶贫路上话变迁
2019-07-14 16:29:16 字号:


  

  “工作队的同志们好!我给你们送点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原老上访告状的村民张丕发说着走进工作队驻地,“村原来的条件差,坏习气多,现在被你们全改变了,变好了,感谢你们!”

  湖南省沅陵县马底驿乡毛坪村处在大山深处,是有名的深度贫困村,全村403户,15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417人,扶贫工作队驻村前,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非常差,各项事业发展滞后,通过几年的扶贫努力,现已焕然一新。

  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核查显示,前些年,该村大部分贫困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原来,我们要去600米远的山间挑水,有时做农事回家,无水烹饭,急死人,”郑红英说,“村里70多岁的老人张远丙,前几年敲冰取水生活,现在,扶贫工作队通过努力从1000多米远的山上将山泉水引进村蓄水池,直接送到每家每户,我就是深夜回家也不怕。”

  电是该村的一大痛点。原来全村只有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压不稳定,很低,白天打米,机械带不动,村民不得不选在半夜或清早用电量低的时候进行。每遇吹大风,打雷,停电是经常的事,村民煮饭都难熟,百姓反应十分强烈。为此,工作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对全村电网现状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全村新增3台220千伏安变压器,重新架设高压输电电线5公里,有效保障了农户的用电需求和用电安全,村民王海云发至肺腑的说:“现在电很给力,日子真好!”

  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我立新房,因公路没达组,建筑材料全靠肩挑背扛从几百米远的地方运,困难从从,整整修了一年才完工,”塘口岩田小组张丕详诉苦道,“我堂兄张红军,是残疾人,在公路通达组的2017年,依我家旁立新房,却不到五个月就竣工了。”现在,到组的公路全打通,还为全村八个组修了六条机耕道,共11.5公里,其中,四条通向村后山稻田边,方便了群众生产,并将到各家各户的黄泥路便道全部用水泥硬化,共6000多米,村民郑红英开心地告诉笔者,“原来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串门乱走乱好,一身净,心情舒畅多了。”

  金融扶贫是该村的亮点。走进毛坪村,并排的蜂箱就是一道风景,前来采购黑猪和野山羊的贩子忙个不停。“原来,我想发展养殖业,苦于缺钱,一直是小打小闹,多亏县金融办协助贷款,才发展黑猪30头,野山羊50多头,并承包了村60箱蜜蜂,每年收入近10万元,”聂珠石笑得合不拢嘴。

  工作队长强昌松介绍,针对村里农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这一现状,后盾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开展金融扶贫,协调县农商行对有需求贫困户发放1-5万元免抵押免担保小额扶贫贷款。截止2018年12月,毛坪村有58户贫困户获得了小额信贷支持,两年时间累计投放种养殖业小微贷款276万元,先后涌现出王学珍、张亭波、聂珠石、戴运和、张妖德等一大批种养殖大户,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山塘养鱼、黄精药材种植、蜜蜂、茶叶等综合产业,金融扶贫已成为毛坪村脱贫致富一道亮丽的风景。

编辑:redcloud

作者:张春文

来源:沅陵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