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新闻网讯 地处明溪口镇的袁耳坪村,世代封闭在大山中,贫穷落后,全村390户1560人,贫困户占71户237人,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加至合并村遗留问题和矛盾多,贫困面更大,人心更复杂,是名符其实的“烂摊子”。2015年4月,市交通局扶贫工作队进驻袁耳坪村,找穷根、办实事,只为袁耳坪村能早日实现整体脱贫。

贫困户在猕猴桃种植基地辛勤劳作

12月16日,记者走进袁耳坪村。市委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沅东介绍,要想脱贫,产业先行。但过去的袁耳坪村既无产业基础,又无产业资金,更无产业劳力,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所以,去年5月,组织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去到麻阳、溆浦等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寻求他们的致富产业新路。

市交通局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沅东介绍基本情况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与工作队都看好种植红心猕猴桃这个致富项目,经济价值比较高,效益周期短,而且与麻阳县万金坪果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管理技术和市场销售上也有保障。”谈到这次考察,袁耳坪村支部书记李天宏收获满满。
去年9月,在外务工多年的李一剑,在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成立了特色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先期流转农民土地200亩开发猕猴桃基地。

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一剑介绍情况
该基地采取“部分村民流转土地+所有贫困户和村集体注入扶贫资金+果业公司提供技术销售支持+专业合作社占主角”的模式,特色水果产业平台在袁耳坪村成功搭建。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带给村民的实惠是显而易见的,86户非贫困户每年每亩收入400元土流转费,一年四季还能吸纳150多名贫困群众到基地务工,发放劳务工资达60多万元。
为保障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益,扶贫工作队将71户精准脱贫户捆绑专业合作社,并以村“两委”名义投入40万元奖补资金,既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空白,又解决了村“两委”办公益建设投资尴尬。与此同时,为激励村民办产业,工作队出台种养奖补措施,规定凡贫困村民种养达到一定规模,通过核实验收一律给予奖励。
袁耳坪村主任李秋生介绍:“目前,我们全村共发展专业大户15家,养殖山鸡97000羽、肉牛370头、桶蜂925桶、山羊1056只、牲猪580头,种植油菜150亩,种养奖补措施共兑现奖金20万元, 300多户村民从中受益”。


新修的“致富”之路
要摘穷帽,除了兴办产业,基础设施更待完善。修公路、筑渠坝、建村部这三件大事,便首当其冲的列入了工作队的扶贫重点。随着借母溪旅游日趋红火,地处借母溪旅游黄金线路的袁耳坪村迎来发展新机遇,结合村部阵地建设,工作队投入60多万元,新修村部综合楼,既解决长期村干部办公、开会无场地问题,又充分利用村部资源开办旅游接待中心,建成了村民健身广场和游客停车场。工作队还争取资金,筑护栏,修错车道,完成集镇至袁耳坪村安保工程。此外,投资366万元的袁耳坪至毛坡头的7.8公里组级水泥公路于去年8月开工修建,沿线4个组的村民欢呼雀跃。
“今年我们两个组的(乃溪口至吴家组)沿溪公路开始建设了,我们几代人就医就学出行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我们真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扶贫工作队的关心。”看着新修的公路,村民刘召生依然有些激动。

修路、改水、兴办产业,扶贫工作一月一个样。现如今,昔日穷村换了新颜,展了新貌,村民的观念都有了大的转变,环境越来越好,路子也越来越宽。
编辑:redcloud
作者:冯奎 张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