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榜样的力量】周华平:金河淘金人
2014-05-29 12:05:59 字号:

  沅陵新闻网讯 在离县城100多公里路的七甲坪镇金河村,有这么一位党支部书记,他叫周华平。他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奔小康,带领村民同致富,乐做金河村里引富人,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当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周华平,有着一副184厘米的身材,给当地人的印象是一表人材,精明能干,富有个性而有大出息的“帅哥”。13年军旅生涯的磨炼,加上3年军校深造,更为他插上了走出大山的翅膀。然而,就在这一年,面对部队首长的提干挽留,面对转业安置好单位的优厚条件,周华平却都一笑了之,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家乡——七甲坪镇金河村当起了农民。他的选择,致使部队首长、父母、岳母和妻子以及战友们、乡亲们都感到十分诧异,都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百思不得其解。周华平的父亲说:“花好大的精力送他到部队,到第二炮兵指挥学校,毕业以后,我想他转业以后找个适当的工作,后来他跑回家务农,我怄得几天没起床。”

  周华平回乡务农这一超乎寻常的抉择,一传十,十传百,周围十里八村的人替他有惋惜的、有猜疑的,更有一些人以为他可能是大脑出了毛病,甚至有人怀疑他在部队犯了什么事情,被退回来了。宁可放弃部队提干的金色前程,宁可不要安置好工作的“铁饭碗”而回乡务农。周华平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抉择,他只是想尽一份责任、尽一份能力来试图改变金河村。

  周华平把自己所有的10万元安置费和多年积攒下来的资金共20多万元,用于发展以乌龟为重点的特种养殖业。这一决定,在家里、在村里更是如同滚烫的油锅里掉进了一滴冷水,顿时炸开了锅,父亲说他是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气得一年没有和儿子说话,不理不睬;乡亲们说他是天作斗笠戴,痴人说梦话,到头来只能是瞎折腾一阵子,“竹篮打水、猴子捞月——一场空”。也许是这里的大山培育出了他坚强的性格,也许是这里的金河水润育出了他执著的个性,在周华平看来,责任也是一种魅力,坚持也是一种力量,既然认准了路子,即使是荆棘丛丛,也要钻过去;即使是“地雷”密布,也要踏出一条血路。于是,周华平买回一些必备器材,白天神神秘秘地钻山沟、进丛林、试水温、测水质。有时候在大山里、小溪边,不吃不喝地数着鱼虾的种类,呆呆地一蹲就是10多个小时。有时候一钻就是一整天,痴痴地观察着鱼虾的一举一动。晚上,他一头扎进书堆里,一学就到大天亮。紧接着,他只身一人,自带盘缠4次赴安徽一边了解市场信息,一边学习黄缘龟等特种龟的养殖技术,两次南下广东学习牛蛙养殖技术,多次到通道县上门求教封闭圈养肉牛经验。半年后,他买回一大堆仅有一根筷子长的盲蛇、黄缘龟、鹰嘴龟、石蛙、刺猬、锦鸡、墨西哥牧草种等等。当他兴冲冲地向父亲介绍时,父亲气得脸色铁青,连龟带篓甩出了家门…………

  俗话说,麻雀也有小窝,搞特种养殖,总得有个地方,可是,几个来回、几经花销,20万元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怎么办?周华平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他把心一横,干脆拆掉了祖宗传下来的一栋住房,把它改建成了特种养殖场。这下可不得了了,不亚于晴天里炸响一阵霹雳,震得父亲和乡亲们目瞪口呆,父亲说他拆掉的不是房子,而是割走了他的一叶心肝。乡亲们说他是比癫子还要癫,屯田的老子还没死,卖田的儿子就出世了,周家真是出了个“败家子”。

  翻过一道道梁,跨过一道道坎,年复一年地苦心经营,周华平一路风雨无阻,一路日夜兼程,一路累积着“乌龟经”。而今他养殖的黄缘龟从2008年的每市斤270元已升值到现在的1万元,价格滚雪球式地翻倍,而且居高不下,见涨不降,在市场上走俏得很。成功的经验,经济效益的回报,不仅让周华平如释重负,而且让他充满了信心。当然,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努力、他的创业得到了家人和乡亲们的认同和接受。2010年5月,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竞选中,全村33名党员人人投了赞成票,周华平全票当选。

  乌龟身上也能淘真金,周华平在原本不产金的金河,已开采到另一类比真金更值钱的“黄金矿脉”。吃亏一家人,惠及全村人,周华平已把自己淘出的“第一桶金”,全都投入到了村里的建设之中,让金河人开始共享“流金淌银”的美好生活。而今,金河村已争取和筹措153万元资金,完成了5.2公里的通畅工程,新修了11.7公里的通达和人行路;农网改造工程已实现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一座移动通讯发射塔、一座电信通讯发射塔已建成,有线宽带网络已经进村入户。金河村已步入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信息、通电气、通电视的行列,年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260多元,增加到2013年的2400多元。山欢水笑人和美,这缠绵动听的山歌,也许就是金河人悠悠真情的表白和倾诉。

编辑:redcloud

作者:李生新 陆丹

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