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时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一大主流和方向,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在我们沅陵就有这么一位党员,早在16年前的上个世纪就与“能源”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把自己的全部都默默地奉献给了推广农村新能源,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他就是早过不惑之年的魏贤慧。
说到新能源,时下的人们并不陌生,而且已逐渐成为人们享受低碳生活的新时尚。不过,16年前,如果提起这个词,人们不仅仅感到惊讶,而且会以为是“奇谈怪论”,甚至会被一些人讥讽为“邪门歪道”。对于沅陵这个山区大县、林业大县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沅陵遍山有森林,处处是柴火,加之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和习俗早已根深蒂固。加之沅陵地广人多、山高路险,经济欠发达、民情较复杂,如果要推广新能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推广新能源,“难于上青天”。
也许是对推广新能源的情有独钟,也许是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之恋,也许是对农民朋友的万缕情结,也许是那句震撼人心的话:“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激励和感召着魏贤慧。1998年4月,魏贤慧从部队转业到家乡沅陵,毅然放弃了选择好单位、好前途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这条“难于上青天”的漫长修远之路。
当人们把日历倒翻16年,您也许会发现,魏贤慧除了要冲破旧观念、旧习俗的重围之外,还要做好一回“巧妇”,做好一席“无米之炊”的绿色大餐。因为他仅有的资本就是:一块牌子一个人。
几回回风雨伴春秋,几回回春秋万种忧;几回回跋涉几多累,几溜溜苦水化作了小溪流;几回回冷月透心凉,几盆盆热汗湿透了山和丘;几回回跌倒伤累累,几次次挺起践行新追求;几回回梦里与山水常握手,几回回真情把乡亲的心儿都暖透。
十六年过去,十六年酸甜苦辣,十六年耕耘收获。在魏贤慧的苦心经营和带领下,沅陵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从“一块牌子一个人”白手起家,到2014年,已建立了23个技术推广服务网点,培训出专业技术人员138名。在沅陵58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修建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9500余口,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300多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1320多台,省柴省煤及热水钢胆灶1600多膛,汽化炉210多台,推广新能源用户19000多户。农村能源技术覆盖面已达23个乡镇317个村12000多户,共6万多人。十六年过去,魏贤慧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公益杰出人物,2013年3月,又膺荣“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
编辑:redcloud
作者:李生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