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挂职记者手札(九):挂职太阳休息的地方
2011-10-25 12:48:22 字号:

  沅陵县二酉乡政府所在地乌宿,传说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听友人说,太阳是金乌背着走的,每日金乌巡毕周天,就到蟠龙山休息,因而,人们又把金乌休息的地方叫乌宿。

  今年,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省记者协会组织省直新闻单位第四批15名编辑、记者到乡镇实践锻炼,我有幸分配在沅陵县的二酉苗族乡。60天的日出日落,天天在绚烂阳光下,与乡镇干部一起下乡调研、参与集镇整治,处理邻里纠纷;一起和村里党员学习“党员远程教育课”;一起给村民做“计划生育”思想工作;一起走访乡里的所有学校,检查学校的安全设施,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看望贫困学生,慰问困难户。在这里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充实而阳光,温暖而惬意。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中国沅陵书香节在二酉山古藏书洞举办的日子里,乡镇干部、学校师生和村民们所表现那种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渴求、对工作的敬业和对家乡的热爱。他们就真像太阳一样,有一颗火热的心。

  一、 书香节里感动多

  9月7日,沅陵二酉文化圣山分外妖娆尊贵,近千名城乡师生、县乡领导、嘉宾和媒体记者齐聚这里朝圣,用虔诚隆重开启2011年“中国.沅陵书香节”,书香节获得巨大的成功。活动在12家新闻媒体上同步宣传推出,潇湘晨报、红网、长株潭报还向广大读者发出向贫困山区孩子捐书、捐赠学习用品的活动倡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已收到通过中南传媒集团捐献的书籍5000余册。

  书香节是我们在沅陵“走基层”打响的第一枪,回想成功背后的日日夜夜,我在欢送会几度泣不成声,个中的艰苦艰辛我体会最深,尤其是沅陵人身上那一股子做好一件事的韧劲,最让我感动。

  为崇敬先贤,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拓展二酉文明影响,我和挂友们第一次集中会议时,谈到了2004年9月起,二酉乡连续6年举办书香节。大家听了非常兴奋,建议把书香节至少提升一个层面,以县为单位推广,影响力也会相应增大。此建议得到积极回应,县委宣传部便确定今年9月7日在二酉乡举办的中国沅陵书香节。明确书香节后,所有任务的落实,几乎全落在二酉乡镇干部,学校师生及方方面面的头上。

  为了活动的能圆满举行,短短的几天里,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和旅游局协调会就先后开了5次,以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重视。会议确定了活动程序按照“传薪火”、“祭圣”、“启蒙”、“薪火颂”、“践行”5 个章节依次进行,与此同时,“感恩伴我行”大型读书实践习文比赛活动同步启动。由于“书香节”规模大,涉及人员多,为了确保活动有序、顺利进行,二酉苗族乡政府要求严格按照既定的五个活动程序,参加人员全部到位,进行活动彩排,同时参加此次活动的安保人员进行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安保预演,确保活动安保工作顺利完成。

  在9月6日的上午,活动在二酉山下的启蒙广场进行彩排,这次完全是按照电视直播流程来进行,二酉苗族乡五所学校的学生将近1000人都参加了,由于条件艰苦,只有两艘渡船,但学生们都很自觉,有序的排队上船,船在酉水上来回了十几趟,才把学生全部送到了启蒙广场。当活动彩排到一半的时候,天空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朦朦胧胧中看到落鹤坪小学的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还在坚持认真地大声朗诵《少年中国说》,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在这艰苦环境下,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望。

  彩排结束后,承办单位二酉苗族乡政府立即召开各个工作组会议,针对整个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可能疏忽的细节进行交流沟通,安排布署具体措施。乡党委书记汪明最后强调:各工作组要团结协作、认真细致的做好各自工作,安保工作是此次活动的生命线,安保人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书香节”圆满、顺利、成功举办。

  二、书通二酉显神通

  二酉山是中国词典“书通二酉”出处地,相传秦人伏胜藏书于山洞以避“焚书坑儒”之殇乱,或传远古大圣善卷隐居洞内,周游乡野播传道德文明,后人尊崇二酉为文化圣山。

  二酉山距沅陵县城大概十五公里,二酉因沅水支流酉水与酉溪在此汇合而得名,沿着酉水逆流而上都是苗族聚居地,而今成为二酉民族乡,有四万苗族儿女在此居住。二酉山即在两河汇合处。自古以来,二酉山就颇受文化界人士的重视。《史记》记载:“二酉山壁立千仞,玉屏为顶,莲花为座,仙人驾临,钟灵毓秀,灵气腾腾,沅邑名山。”生动道出了二酉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历史底蕴。《楚辞》载:“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高八斗。”三个成语彼此相连,说明二酉山实为读书治学的地方。二酉山上有二酉洞,洞中竖立着秦朝大儒士伏胜的雕像。当年秦始皇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妄图从精神上统治广大儒生。导致大批儒家经典,譬如《诗经》、《礼记》等,瞬间化为灰影。伏胜乃明智之儒士,深知此书被毁,将成民族文化之灾难,故藏书于二酉洞中,儒家经典才得以保存下来。由此看来,伏胜对于中国儒家经典的保存有着无可估量的贡献作用。人们感慨于此,便刻伏胜雕像于二酉洞中加以纪念。

  当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将其视为学术始祖而拜祭之,他们一代又一代在此虔诚地供奉香火,希冀自己的孩子早日成为国之栋梁、家之门面。至后代,才子士人多在此吟诗作对。宋朝著名文人黄庭坚有《朝拜二酉山》七言绝句:“巴山楚水五溪蛮,二酉横波绕龙蟠。古洞寻书探奇字,思怀空吟三千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恩师袁吉六先生亦有《临二酉》五言绝句:“船过压滩伏,横空出二酉。燕子款款下,落水吊金斗。”如此浓厚的文化气息,引得清光绪庚寅仲春时节,福建人士时任督学使者(相当于教育界的钦差大臣)张亨嘉题字“古藏书处”于此。除此之外,诗句颇多,不胜全举。

  历经千年沧桑巨变,而今二酉山仍然静静地耸立于斯,以它特有的意蕴陶冶着湘西儿女。二酉山附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教授村”,这里的教授分布于全国各所高校,武汉大学有之,北理工有之,中山大学亦有之,一个村能够出这么多的教授,全国罕见,这与二酉山特有的文化底蕴不无关系。

  当我面对二酉山,心灵深处突然闪出一个问题:二酉山在几千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礼赞,而今,遇到我这么一个无名小卒,不知是我与它有缘,还是它与我有缘?因为挂职机缘我相遇了。在这60天的日子里,或许我能从它那里得到些许灵气,坚定我日后努力治学的人生目标。

  三、人文底蕴有传承

  圣山环绕着奇水。水,灵动而聪慧。淳朴的二酉苗族乡村民们,大多生活在这酉水旁边,以摆渡为生,所以划船的技术一流,对划龙舟的热情也非常浓烈,在这里龙舟赛也是一大特色。在一次下村,跟村民聊到龙船,村里的那些汉子们就像喝了几碗二酉山的米酒,头就热,口就痒,血就腾,一身的“包谷子”劲。二酉乡里家家都能酿酒,是名符其实的酒乡,而且所酿米酒也好喝,二酉的村民喝起酒来都大碗大碗的,吃起肉来是大口大口的,这也造就了他们爽朗的天性。

  酉溪南来,酉水西至,这里的水也没有什么污染的,都是最自然的风景,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经过酉水的,有历史记载,它开始于四千前的古黔中,当时四川盆地丰富的物产就是顺酉水而下经二酉山再溯沅水而上,进入贵州、云南后出国入海的。这里挂职的每天,我都在探其美妙,沾染其灵动的底蕴,探索其聪慧的神奇。

  在书香节里,我有幸认识了“山歌王子”——向上老师。他是一位出生在50年代大山里酉水边的普通农民家的儿子,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既艰难又辛苦,为了让艰辛的生活不过于枯糙和单调,村民们相互吆喝,在吆喝中产生了劳动号子、山歌,他们就通过这些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假如没有这些经历,没有感受过这种生活氛围,是唱不出山歌,喊不出号子的,所以这里的每个人张嘴就能唱。空余时间向上老师还教我唱属于这里的“酉水号子”,让我亲耳听到大山里的歌声,亲眼看到他丰富的表情,短暂的结识,便成了我们友谊的开始。

  在办实事方面,二酉苗族乡的班子成员也有着与他们酒文化般爽朗的做事风格。汪明书记是今年3月刚从县委办调到乡里来的,对于乡上的事情也是积极的了解,一来就下村走访了最远的田坳村,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看望那里的老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由于田坳村住户分散,村内溪流纵横,村民希望能修建两座人行桥方便出行,通过实地勘察,书记当场就同意此事,现正在落实中。粟波乡长则是个老实憨厚的领导,话语虽然不多,但做事很扎实,8-9月,正好是向省里申报项目的时间,乡长为了给村民们谋求更多的便利,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休息,做了好几个方案呈报到上级部门,10月初就得到好消息,申报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已得到上级领导支持,具体拨款金额现在还在商讨中。副乡长姜义南是领导班子成员里唯一一个女同志,主要分管文教卫的工作,在这里的两个月,除了回县城的集中采访,我呆在乡上的每一天,她都陪着我这个“大小孩”,给我讲述这里的工作情况,带我体验基层的生活,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关心备至,让我感到如家的温暖。

  在这里,我收获的不只是感受,还有更多的感动,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着太阳,怀揣希望,做传承二酉文明的使者!

编辑:redcloud

作者:湖南金鹰报记者 黄勉

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