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走转改”的生动实践
2011-10-20 10:11:29 字号:

  这是一次实践的锻炼,这是一次作风的转变。

  8月12日至10月12日,省直新闻单位第四批编辑30名记者深入隆回县、沅陵县所属乡镇实践锻炼。他们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广大农民和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工作,既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在实践锻炼中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对基层工作的了解,有效提高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能力。

  与群众“亲密”接触,新闻有了生命的张力

  “平常靠文件、材料写出的报道,总是让人感觉干巴巴的,百姓不愿意看。赤脚走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全方位地与群众有了‘亲密’接触,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群众的诉求随着记者的笔触与镜头,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让新闻可亲可敬,有了生命的张力。”这是第四批省直新闻单位编辑记者到乡镇实践锻炼后的共同心声。

  挂职锻炼期间,编辑记者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体验真心,感受真情,并发挥各自优势把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展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8月28日,沅陵县借母溪乡金足溪村发生火灾,10多户村民遭灾。在该乡任乡长助理的湖南日报记者熊远帆当即跟随县、镇领导连夜出发,经过2小时的车程、3小时的徒步跋涉,还两次与毒蛇“狭路相逢”,终于赶到现场。连续三天三夜,他与村干部一起讨论如何救灾,慰问村民并座谈。由于困在深山老林中,没有任何信息和信号,其母亲几天没有得到他的信息,急得团团转。但也正因这三天三夜的切身经历,熊远帆采写的通讯《深山三夜》获得广泛好评,引起社会对山区群众生活的关注。

  9月18日,适逢隆回袁隆平百亩超级稻试验田喜获丰收,为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这一喜讯,挂职当地的编辑记者积极采访、拍摄,并亲身参与收割。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杨传良提前数日进入现场,协助央视及湖南电视台拍摄;红网记者张军在红网发表的“隆回百亩袁隆平超级杂交稻收割 亩产有望突破900公斤”一稿因时效性强,被全国上百家网络媒体转载并推上首页,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同时,挂职编辑记者们利用所长,鼎力支持、协助当地培训新闻队伍。9月21日,沅陵县委宣传部举办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三湘都市报记者王文、潇湘晨报记者龙源等应邀授课,结合自身采写体会、省媒体各大版块与运行流程等内容,就新闻敏感的培养、危机处理与媒体应对、新闻活动策划、新媒体发展及运行等进行了生动讲解,受到学员好评。

  据统计,挂职期间,编辑记者们共在各自媒体发稿近200篇。

  走村串户调查,积极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

  “山水沅陵,五溪明珠”、“沅陵,美得心痛”、“寻梦山水,相约沅陵”…………走进沅陵,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话语,篆刻在高速公路、县城公路的户外广告牌上,非常醒目,令游人倍感温馨。这些广告词,便来自于挂职编辑记者的创意。

  今年8月,沅陵县委宣传部邀请挂职记者,为沅陵旅游形象宣传出谋划策,并征集推广沅陵形象的广告词。一个星期内,挂职记者们下到乡(镇)、村,征询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沅陵形象,再结合沅陵的史料,提炼出了26条沅陵形象广告词,其中有4条被采用,为当地的形象宣传作出及积极贡献。

  转换身份,履职尽责,服务地方发展。挂职期间,编辑记者们克服困难,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调查了解情况,积极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

  隆回正利用独特的花瑶民族文化和虎形山地域优势,打造旅游品牌。但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组长尚树功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当地农村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已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小河小溪到处漂浮着农药瓶,以及用过的废旧塑料袋、尿不湿等,极大影响了旅游环境。对此,他以公开信的形式建议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并在一些乡镇试点,分户分组定期焚烧处理。他的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并积极研究解决。

  为帮助打开当地农产品销路,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胡昌健建议沅陵新闻网推出农产品供求信息专栏,同时争取湖南卫视和电信公司支持,在沐濯铺、海沙坪两个村的蔬菜基地安装视频设备,对蔬菜种植过程网上进行全程直播。目前,设备已经开通,省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还准备将视频信息接入超市,使消费者了解蔬菜种植情况,放心购买。

  深入走基层,增强为民解难责任感

  “听说城里有卖水果味的月饼,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在隆回县七江乡农科所完全小学采访时,湖南广播交通频道记者华婷被触动了。她通过自己和频道的微博讲述了七江留守儿童的故事,短短两天时间,为七江乡13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了数百盒月饼。这是挂职编辑记者爱心的缩影。

  实践锻炼期间,挂职编辑记者用自己镜头和笔记录基层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都在为基层呐喊呼吁。

  10月3日上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企业家来到隆回县荷田乡九下村,先后走访了阳恩鹏等4名特别贫困家庭的孩子,并给他们每人送来1000元的助学款,并承诺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他还带来自己的儿子体验山区的贫困生活,鼓励在生活上自强自立。

  这次爱心行动的背后,凝聚了荷田乡挂职乡长助理的湖南日报记者张斌的心血。

  他在九下村调研时发现,这里很多学生家庭十分贫困,“为山里孩子做点实事”的想法也随之在他脑海里扎根。对此,他把这些情况发上微博,向社会呼吁帮助。特别是根据九下村小学因为村里交通不便、待遇低留不下来,以至只有一名老师独撑的情况,与报社部门领导一道采写了《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通讯,为当地城乡教育的均衡性问题呼吁呐喊。他的辛勤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纷纷伸出援手。

  “走基层走得越近,了解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越深,越发增强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责任感。”作为沅陵县的挂职领队,大众卫生报编委兼总编辑助理汤江峰深感责任之重。

  沅陵县12名挂职编辑记者在穿越借母溪时,看到农户房屋被烧,集体捐款1200元;长株潭报记者杨淑华通过《长株潭报》,为一名贫困学生每年解决了2000元学费、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黄虎出钱出力、组织筲箕湾镇34名村干部到全国农村先进村长沙县黄龙新村、浏阳柏加镇和韶山学习考察了3天,并利用“芒果基金”为该镇13名贫困大学生人均帮困5000元;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张新燕呼吁关注沅陵镇馒头咀村村民生活用水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企业和单位主动伸出了援救之手…………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乡里挂职,编辑记者们早已把所处地当成了第二故乡。

  据不完全统计,2个月时间,编辑记者共走访500余行政村,接访100多次,个人资助或联系解决困难户子女入学近100余户。

编辑:redcloud

作者:刘文韬 乔伊蕾

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