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记者刘永涛(右)采访官庄造林大户刘辉
“去的时候或许会有点迷茫,因为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两个月后有了感情,却要返程了,回来的路上必定是依依不舍。”8月11日,去怀化沅陵挂职的前一天,一位有过挂职经历的媒体朋友这样对我说。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坐在返回长沙的车上,回望过去两个月快乐相处的同事和朋友渐渐远去,竟真的有很多依恋。
难以忘记,初到怀化沅陵凉水井镇挂职镇长助理,淳朴善良的村民们对我的热情接待;难以忘记,用去整天时间,终于妥善处理村务纠纷时的欣喜;难以忘记,半夜乘凉,听村民唠叨县城历史的愉悦。
两个月来,我们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积极参与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走村入户,努力搞好调研、扶贫、接访、维稳、宣传报道,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自己,增强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的感情,提高了服务基层的能力。
此间,我们“挂友”团还为沅陵创意形象广告出谋划策,拍砖扔瓦;我们在各自媒体“走转改”专栏上推介沅陵;我们深入地下近千米的矿井,体验一线矿工阴暗潮湿的工作环境;我们一起深入借母溪原始次森林,体验了两天一夜没有网络、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原始生活;我们为贫困学子奔走呼告…………
两个月的挂职时间,匆匆而过。而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却是一堂不曾结束的新闻实践课——通过“走、转、改”,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当初下乡挂职时,我曾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每天与基层“零距离”,“贴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当我日益深入基层、融入基层之时,竟然发现,那朝夕相处的地方,还有许多未曾看到的风景,还有许多未曾听到的呼声。显然,要实现思想与行动相一致的嬗变与升华,必须做到“贴近还要贴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经历,挂职期间,我积极调研采访,撰写了《文昌阁村挂出村务公开栏》等多篇报道在《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上刊发,还发了数十条腾讯微博,记录真实的基层社会,全方位推介沅陵,让自己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在场者和见证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入基层,承接“地气”,我们就是在追寻最动人的源头活水。它激活我们的新闻创造力,让我们的新闻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亦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盈美好。
两个月,一辈子。挂职沅陵,是值得我们珍爱一生的青春记忆,也将内化为另一种前行的动力。
编辑:redcloud
作者:三湘都市报记者 刘永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