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6 日上午,酉水河面上的雾霭尚未散尽,沅陵县太常乡朝瓦溪村数十名村民就荡着小舟,挥镰收割了种植在酉水河上的1 亩杂交晚稻。据该县农业、科技部门专家抽取的5 个样本点测产结果显示,水上种植的晚稻亩产干谷达437.32 公斤。
将杂交水稻种植在水面上,这是著名杂家水稻育种专家李必湖教授今年组织研究的一种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旨在解决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压力。据了解,水上种稻就是把水稻种植在由南竹或圆木、泡沫塑料等材料搭建的水上农田浮岛上,水稻须根扎根在薄薄的营养土层中,主根穿过营养土层生长在水中,吸收水中的营养,这样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带动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净化水质。李必湖已分别在辰溪王安平镇、鹤城石门乡、沅陵太常乡朝瓦溪村3 地水域进行早、中、晚稻种植试验。在辰溪王安平镇,共种植了2 亩多早、中稻,其中中稻亩产达到1158 公斤。
据李必湖教授介绍,水上种稻技术一旦成熟,同样的品种,水上种植比稻田种植产量将增长10% 左右。考虑到通航、网箱养鱼等诸多因素,可在全国25% 的淡水水域推广种植,这样,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将增加4 亿亩,对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产生积极作用。据悉,明年,李必湖教授将在朝瓦溪种植10 亩水上杂交水稻,继续搞好水上种稻产业化推广试验。
稿源:边城晚报
通讯员:李青松 李绍军
11月8日
编辑:redcloud
作者:李青松 李绍军
来源: